『她』陪著所有女性從小到大成長,卻因刻板印象始終矇著一層神秘面紗,亦或者『她』就是面紗本人呢?
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有著千面女郎一稱的神秘薄膜—處女膜。
處女膜的形成
其實處女膜在胎兒3~4個月時就會出現了!
胎兒的生殖系統發育和泌尿系統發育是同步進行的,陰道腔化的同時,尿生殖竇也在發育,陰道外端和尿生殖竇腔交匯之間有一層薄膜相隔,這就是處女膜。隨後,這層薄膜也發生空腔化,就是說這層膜上逐漸形成孔洞,即處女膜孔。
什麼?處女膜上是有洞的嗎?
沒錯!不僅有孔,每個人得還都長得不一樣!
而且也並不是每個人破處時都會痛會流血,畢竟形狀有這麼多種,每個人的感受力也不一樣,所以有沒有流血,並不代表性經驗的有無喔!
據婦產科統計,中隔分離與環狀處女膜會是出血量最大且最疼痛的處女膜。(圖片源於網路)。
別小看這層薄薄、帶著孔的膜,這可是便是讓女性於月經來潮後,可以順利將經血排出身體,是一個有著重要使命的膜喔!
要是膜上沒有孔,經血無法排出體外,醫學上稱為『處女膜閉鎖』,這樣的狀況會導致經血在陰道內長久積聚,有可能會向上流入子宮腔、輸卵管,更嚴重的狀況是會流入腹腔,造成腹腔感染,間接引發腹痛!
『處女落紅基礎』是從哪來的?
為了證明身家清白,入宮前的小宮女們都會點上一滴血,若沒有滑下,代表可以進宮。(圖片源於網路)
從大家最看的宮廷電視裡宮女專用守宮砂,到國文課裡上過的西廂記裡提到的:張生與崔鶯鶯行房後,看著落紅的手帕,說道:「春羅原瑩白,早見紅香點嫩色。」崔鶯鶯說:「妾千金之軀,一旦棄之,此身皆托與足下,勿以它日見棄,使妾有白頭之嘆。」 都有提到落紅對於古代女子的重要性。
運動、受傷、日常行動…都有可能損失處女膜。(圖片源於網路)
那只要發生關係、或放東西進去,就會損失處女膜嗎?
當然不是啦~
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,這層薄膜並不能帶表所有女性的情操,據數據顯示,50%的女性在第一次性行為時即使疼痛也沒有出血,這只會是其中一種可能。
畢竟損失處女膜的方式也是千百種,
由於處女膜形態各異,破裂和疼痛的程度會有很大差別。
如:劇烈運動、挫傷及初次性交,都可能使處女膜被撕裂,而造成出血。
古書上也曾記載:清代筆記《蟲鳴漫錄》描寫一名少女兩腿騎在鋤柄時,導致處女膜破裂,血流在鋤柄上。有一老人看到後,便將鋤頭收藏。後來少女出嫁時,新婚之夜未落紅,被誤以為不貞。丈夫打算休掉新娘子。老人便提著鋤頭趕到,為新娘子昭雪冤屈。
不過…這一小塊紅點,真有這麼重要嗎?
重新定義這塊親密的『膜生人』
瑞典性教育協會在 2015 年開始倡議性平新字使用改為「陰道冠(Vaginal Corona)」而非「陰道前膜(Hymen)」,因為它比起一片薄膜,更像是每一位女性都不同的陰道口黏稠組織的彈性皺褶。
在台灣,也越來越多人使用這個名詞,畢竟一切的迷思,都來自『膜』這一字;更何況不管女性或男性,都不是只有第一次發生性行為才需要好好對待,而是每一次都是需要溫柔、呵護、與尊重。
女性的價值定義,相信現今社會大家都能以理性的眼光去欣賞;一千位女人,就有一千種值得被肯定的價值。